小米汽車平均每單位損失45,000元。是智能汽車盈利能力的道路嗎?
最近,小米集團發布了2024年的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報告,《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在財務報告中的財務數據引起了廣泛關注。根據財務報告,小米汽車在2024年提供了136,854個小米SU7系列汽車,智能電動汽車的收入為321億元人民幣。但是,調整後的淨虧損達到了62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小米汽車平均每輛售出的汽車平均損失約45,000元。
自從進入智能汽車領域以來,小組集團就一直引起該行業的廣泛關注。小米汽車的第一款車型SU7於去年4月3日開始交付,並在短短8個月內實現了超過130,000輛的交付量,在所有新部隊的新型號中排名第一。但是,儘管送貨量相當大,但小米汽車在盈利能力方面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財務報告數據顯示,創新業務部門(例如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的毛利潤幅度為18.5%,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小米集團的合夥人兼總裁盧·韋本(Lu Weibing)在表演電話會議上說,小米汽車仍處於早期階段,其規模不夠大。由於最初對自建造工廠和自我開發的核心技術進行重新投資,因此將分擔成本,因此在早期階段會造成損失。這是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普通法。將來,隨著交付量的增加,損失將逐漸縮小,量表效應將變得更加突出。
儘管面臨損失,但小米汽車並沒有停止前進。該公司正在不斷提高研發投資,以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小米汽車還通過啟動更多模型和優先政策來積極擴大其市場並吸引消費者。例如,小米即將推出的新型號YU7備受期待,預計將於6月至7月推出,價格在225,900元和235,900元之間。
此外,小米汽車正在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利潤渠道。例如,公司正在考慮通過提供增值服務(例如智能駕駛服務和車載娛樂系統)來增加收入來源。同時,小米汽車還在加強與工業連鎖店中上游和下游公司的合作,從而通過整合資源並降低成本來提高盈利能力。
行業分析師指出,小米Auto在智能汽車軌道上共存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小米汽車需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和規模效應的突出顯示,小米汽車有望實現盈利能力並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